联系我们: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电 话:027-88756138
传 真:027-88756138
院长邮箱:whcccyxy@163.com
书记信箱:cmincxyz@qq.com
邮 编:430065

当前位置: 首页>>公告通知>>正文

 

春节——春节习俗知多少
2023-01-29 14:46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春节习俗

1、扫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中国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起源于古代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年画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4、爆竹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每到春节燃放,鞭炮声此起彼伏,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安泰的美好愿望。


5、年夜饭

年夜饭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也是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是何等的幸福,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而年轻一辈也正可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6、压岁钱

压岁钱在春节习俗文化中寓意避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春节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赠送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梦想,新的计划,让我们把过去的遗憾,留在历史的长河里,拥抱新年,祝福新生活!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9 版权所有: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邮编:430065 电话:027-88756138
网站设计制作:校网络中心 网站内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负责并维护